(资料图片)
今年来信贷与M2 高增,但通胀持续偏弱,市场担忧我国面临流动性陷阱的风险。回顾美日欧历史上流动性陷阱阶段基本面、政策面与资本市场的情况,尽管当下我国经济存在需求弱、低通胀的类似特征,但我国政策利率调整空间较多、货币工具有效性仍存,叠加需求回暖已有迹象,未来陷入流动性陷阱与通缩的可能性并不高。
何为流动性陷阱?今年一季度以来货币供给保持高增而通缩压力反而显现,防疫优化落地后总需求回升缓慢,市场担忧我国经济面临滑入“流动性陷阱”的风险。综合学术界主要观点,流动性陷阱意味着极低利率环境中货币增加对总需求的刺激作用失效。在利率接近0 时,公众预期未来利率上行而货币政策收紧,因此并不会增加投资,货币政策提供的货币增量无法刺激经济增长。
复盘美日欧流动性陷阱历史,该阶段往往伴随着通缩和总需求下降。历史上三轮流动性陷阱,分别发生在90 年代的日本,次贷危机后的美国,以及欧债危机后的欧盟。三轮流动性陷阱均伴随着国内总需求走弱,房价下行以及通缩,起因往往与经济衰退压力加大、央行快速降息至0 利率附近有关。总体而言,流动性陷阱阶段通缩粘性较强,传统货币政策工具无法刺激有效需求回升,其中日本通过财政性工具、美国通过QE,而欧盟采取SMP、LTRO 等工具刺激经济走出流动性陷阱与通缩。
通缩与流动性陷阱互为因果,存在相互促进的效果。流动性陷阱阶段公众预期未来经济增速趋缓、滑入衰退通道风险加大,进而收缩需求,供给端调整节奏无法跟上需求端的较快收缩,形成供强于需的格局。同时,低利率环境反而会促使私人部门主动去杠杆,宽货币释放资金无法刺激投资、消费需求,压制资产价格。再者,低利率环境促使资本流出加剧,压制海外对国内投资需求和本币币值的回升。总体而言,通缩促使央行降低利率,而经济悲观预期下利率刺激效用减弱引发流动性陷阱,有效需求进一步降低,加剧供大于求和通缩压力,可见通缩与流动性陷阱互为因果。
尽管存在部分相似之处,但我国经济并陷入流动性陷阱的风险相对较低。我国一季度信贷扩张的货币增量向消费、投资领域传导的渠道不畅、生产端修复节奏快于需求端、居民扩表意愿弱等问题体现出一定流动性陷阱特征,但是我国货币政策基调稳健,政策利率调整空间较多,而宽货币工具对于经济的刺激仍然有效。再者我国通胀走弱的原因也包括猪肉、蔬菜价格周期性走低、国际油价低位运行等因素,总需求偏弱仅为原因之一。往后看,需求侧预期改善仍需时间,高频数据已显示购房和购车意愿的回暖,中期视角上陷入流动性陷阱的可能性相对有限。
债市策略:我国宏观经济环境与货币政策基调下流动性陷阱与通缩的风险并不高。虽然通胀压力较小有利于货币工具部署,但一季度货政例会体现央行宽松取向边际收敛,而4 月MLF 小幅超额续作验证了总量层面宽货币力度的回摆。
对债市而言,短期交易主线或将回归基本面数据成色的验证,长端利率短期可能会维持弱势震荡调整的格局。
风险因素: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超预期变动,物价、利率环境超预期调整。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