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精选!把对亡妻的思念写成诗,七旬老农17年创作诗歌600余首人称“新洲李白”

来源 : 极目新闻 时间:2023-03-22 00:01:44

“农家书屋乐无穷,报碟书刊万事通。科学指明致富路,和谐社会暖融融……”在武汉市新洲区徐古街龙岩村,75岁老人王凯臣中气十足地吟诵了他的作品《农家书屋》。只有小学水平的王凯臣老人,多年坚持即兴作诗,每首诗都是满满的正能量,被大家美称为“新洲李白”。

王凯臣创作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月21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新洲徐古街龙岩村王家村湾,在一处挂有多幅书法作品的农家书屋内,见到了王凯臣。“清明时节雨纷纷,万物争春鸟语纷。人换精神地换貌,脱贫致富小康奔。”他正在桌前静心创作着清明节的诗歌。

“我喜欢做些费脑子的事,人越老越要锻炼大脑。而且写诗,我也乐在其中。”王凯臣告诉记者,最近已将17年创作的600多首诗歌整理成册,出版一本名为《淡泊清云集》的诗词集,首次印刷的120本已全部赠送给诗友、同事和亲戚。

《淡泊清云集》

本来可以和儿孙居住在一起,但王凯臣没有。他说,自己不愁吃穿,虽然精力大不如前,但有更多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创作诗歌便是其一。

王凯臣找出一沓装订成册的手稿递给记者,“其中,有写已经过世的老伴,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推敲、打磨。”拿起手稿,他沉默了许久,“用文字将对她的思念一一记录下来。”王凯臣说,除了对诗歌的痴迷,这也是他想出书的原因之一。

翻开王凯臣的诗歌集,记者看到,虽然略显简单,但诗歌种类不少,有写节气的,“立秋过后气温凉,阵阵北风睡梦香,秋雨滋润禾稻旺,迎来五谷粮满仓”;有写老年生活的,“日常多做开心事,生活规律胜良方”;也有写乡村变化的,“车驰红旅上将军,曲经凿开一抹平。遇水架桥平坦过,城乡一体顺民心”。

王凯臣生于龙岩村,当过农民,也当过村主任。1996年,王凯臣卸任龙岩村主任后,在自家办起了龙岩文娱活动室,唱楚剧、红歌和民间歌曲,组织皮影戏、象棋、大鼓等活动。“虽然那时也偶尔看看书、写写字,但没有长期坚持。”

王凯臣写毛笔字

2006年,王凯臣老伴生病去世对他打击很大,老人一直无法走出来。“我跟老伴孩童时就已相识,两人相伴走过40余年。那时半夜睡不着,就起来写写画画,慢慢地就与诗结了缘。”王凯臣告诉记者,刚开始创作一年里,写的都是思念妻子的内容,再后来,看到什么写什么,国际形势、惠民政策、农村工作、二十四节气等,都会即兴写成诗。

“要写好诗歌,一点也不容易。比如律诗,讲究格律、平仄和押韵。”王凯臣老人说,自己只上过小学,如今每周五要到新洲区老年大学诗词班上课,给自己“充电”。平时他主要写律诗,也写自由诗、打油诗等,一共创作了600余首,不久前编辑成册后,自己掏钱打印出来,送给亲朋好友收藏。“以前都是自己装订成册,这是第一次出书,还有点紧张呢。”王凯臣老人乐呵呵地说。

记者与老人交流中注意到,他不仅思维敏捷,语速也较快,提到诗歌,更是兴致盎然。“写诗能开阔视野,更是养生的好方式。”他这样总结自己爱好诗歌创作的理由。王凯臣也把这样的精神传递给了自己的家人,给家人树立了好榜样,用这样积极的态度感染着家人。王凯臣说,今后他会继续将积极向上的生活点滴写成诗词,继续享受自己的“诗意生活”。

X 关闭

  • 热门推荐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36

邮箱:8557298@qq.com

版权所有 人人休闲网所有